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扎實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系統性保護,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推進文化自信自強。要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斷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深化文明交流互鑒,講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故事,推動中華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非遺”突出的是非物質屬性,是一種技藝的代代傳承,保護好“非遺”,就是在傳承文化基因,守護民族文化的根和魂,意義極其重大。我國申報的“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在11月29日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后,我國共有43個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名冊,居世界第一。這讓全世界都充分看到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明,是每一個炎黃子孫的驕傲和自豪。
讓“非遺”延續根脈,不斷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中華大地上,蘊藏著無數博大精深、燦若星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將炎黃血脈凝結融合并傳承至今,以文化同源同根構筑起各族人民共同精神家園??梢哉f,保護非遺就是在保持民族文化的傳承和民族情感的紐帶。為此,各地要從政策、資金、法規等方面給予傾斜和支持,處理好非遺文化保護與傳承、繼承與創新的關系,讓非物質文化遺產融入新時代,煥發新生機。
讓“非遺”歷久彌新,持續提升中華文明自信力。一個城市、一個地方,如果缺乏特色文化的傳承,就會沒有底蘊,即使房子建設得再好,也會讓人感覺沒有根,缺乏文化的生命力。新時代新征程,各地要大力宣傳推廣“養在深閨人未識”的非遺文化,抓好挖掘、保護、利用,把非遺文化與時代結合起來,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結合起來,讓廣大人民群眾從非遺中汲取充足的養分,讓“非遺”文化歷久彌新。
讓“非遺”走向世界,不斷拓展中華文化影響力。文化是人類共同的財富,體現著人類文明的發達程度,顯示著人類在認識和改造世界的智慧高度?!胺沁z”因其具有手手相傳、不可斷代的特有屬性,顯得尤其珍貴。目前我國已有43個項目入選世界“非遺”,這是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堅實步伐,有利于增強我國的文化軟實力和影響力,深化世界各國之間的文明交流互鑒。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只有把“非遺”的一手“好牌”打精彩,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才能當好非遺的守護者、傳承者、推廣者,以講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故事,推動中華文化更好走向世界。(宋葉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