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內蒙古呼倫貝爾市阿榮旗被確定為內蒙古自治區首批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試點旗縣,同年12月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正式掛牌。阿榮旗切實把試點工作作為一項戰略性重大任務來抓,積極探索總結符合上級精神、契合基層實際、適應群眾需求的實踐經驗,高質量、高標準推動工作落實。
截至目前,阿榮旗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建設已實現全覆蓋。按照“三級設置”及三級書記分任主任、所長、站長的原則,成立了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1個、所12個、站170個,設立新時代文明實踐點7個、基地4個、志愿服務點180個。成立志愿服務組織289支,實名注冊志愿者近4萬人。
阿榮旗各級各類志愿服務隊。
聚焦頂層設計 筑牢文明實踐“組織鏈”
強化組織領導。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多次召開常委會、書記聯席會、調度會,高位謀劃,頂格推進,先后解決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各項重難點問題。完善工作機制。制定《三級書記重點任務清單》《包聯掛點工作方案》等實施方案,為所(站)標準化建設及工作扎實開展提供根本遵循。抓好“三位一體”培訓。以加強培訓為抓手,通過三級培訓、觀摩學習、送課下鄉、互檢互評等方式,對各所(站)以及各級各類志愿服務組織進行全覆蓋培訓,截至目前,舉辦相關培訓20余次。
理論宣講志愿者走進果園開展志愿服務。
聚焦陣地建設 織密文明實踐“陣地網”
完善中心(所、站)標準化建設。將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打造成集學習教育、活動管理、便民服務、宣傳展示等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服務陣地。制定《所、站標準化建設工作指南》,分批次開展了兩輪自查驗收工作。目前,全旗183個中心(所、站)標準化建設已全部完成。分類組建常備隊伍。組建了由旗長任總隊長、各副旗長任副隊長的志愿服務總隊,下設“8+N”專業化志愿服務隊伍9支、志愿服務分隊289支和公益性社會組織志愿服務隊伍2支,形成了以“專業隊伍為骨干、行業隊伍為基礎、社會組織為補充”的志愿服務隊伍體系。建立“點派接評”精準服務模式。依托“北疆新時代”APP,阿榮旗建立了線上線下相互協助、緊密融合的志愿服務模式。
“8+N”志愿服務隊開展義診活動。
聚焦創新載體 鍛造文明實踐“品牌路”
動態管理打造品牌。建立志愿服務項目備案上報和動態管理制度,累計確定有針對性、可常態化開展的志愿服務項目414個。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問題,設計打造了“暖融榮”志愿服務品牌,包含“啟明星”“老師來了”“幫幫團”三個子項目,并制作了《星火成炬 溫暖阿榮》品牌推介宣傳片。開設專題專欄。充分利用新媒體平臺載體,在“阿倫眼”客戶端開設“新時代文明實踐”專欄,實現線上需求征集、項目公示、工作動態等功能。
蘑菇采摘季,志愿者來幫忙。
聚焦群眾需求 拓寬文明實踐“服務圈”
學習實踐科學理論。圍繞群眾差異化需求,關愛特殊群眾等專業化志愿服務隊開展了“巾幗巧娘 悉心到家——月嫂技能培訓”等活動。宣傳宣講黨的政策。理論政策宣講志愿服務隊選派鄉土人才、百姓名嘴等志愿者,設計打造了一系列精品宣講課程,開展了黨的理論政策、鄉村振興等分眾化宣傳宣講。豐富活躍文化生活。文化文藝志愿服務隊開展了“送文化送演出”等活動200余場次。持續深入移風易俗。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建設,推動全旗鄉村治理、環境衛生整治、典型選樹,為鄉風文明建設注入新活力。培育踐行主流價值。依托文明實踐廣播站,定期播放理論政策、法律法規、鄉村振興、疫情防控等音頻,讓村民群眾在田間地頭、家里炕頭收聽到新思想、新政策、新理論。
阿榮旗始終堅持以凝聚群眾、引導群眾、以文化人、成風化俗為著眼點,在隊伍組建、資源整合、陣地建設、項目設立、品牌打造上共同發力,不斷拓寬服務領域、增強服務能力,幫百姓解難,替群眾分憂,為實現鄉風民風美、人居環境美、文化生活美的美麗阿榮助力添彩。(供稿:內蒙古文明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