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共湖北省委宣傳部、華中科技大學共同主辦,湖北省新時代文明實踐研究院、華中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承辦的首屆“新時代文明實踐前沿論壇”在武漢舉行,來自全國的近百名專家學者、基層工作者齊聚喻家山下,共同交流探討新時代文明實踐的研究成果及具體做法。
2018年,全國啟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試點以來,湖北共建設113個中心、1376個所、26575個站。各地充分發揮文明實踐中心(所、站)深入基層、貼近群眾優勢,聚焦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湖北重要講話精神,采取“宣講+服務”模式,組織“兩團多隊”“十講十進”“五路大軍進基層”大宣講行動,創新開展文藝宣講、百姓微宣講等,推動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
建陣地,搭平臺
“2018年9月29日,夷陵區在宜昌市率先成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2019年3月,全市在夷陵區召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現場推進會?!痹谡搲杏懎h節,夷陵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辦公室負責人以《“5210我愛夷陵”——做實新時代文明實踐基層實踐匯報》為題進行分享。
據介紹,5年來,夷陵區逐步形成“做實‘五類文明實踐’,做深‘兩心融合’,做活‘十大志愿服務聯盟’”的工作路徑。2020年7月,夷陵區“5210新時代文明實踐平臺”上線,至今累計注冊志愿者9萬余人、志愿服務組織900多個,開展活動1.5萬余場次,24萬余人次參與其中,服務時長近60萬小時,得到廣大群眾的真心歡迎和廣泛認可。
從城市到鄉村,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在荊楚大地“遍地開花”。
武漢市青山區鋼都花園街道綠景苑社區是湖北省首個國家康居示范工程。在綠景苑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設置有青少年活動室、讀書吧、家風館、書畫室、民俗文化體驗教室、舞蹈室和志愿者之家等功能場所,依托實踐站,社區廣泛開展黨的二十大精神大家學、大家講等活動,讓文明實踐更有廣度、深度。
十堰市房縣青峰鎮投入資金升級改造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設置志愿者之家、文體(多功能)活動室、宣講室、榜樣館等分區,還將1個實踐所、26個實踐站、3個實踐點連點成線、連線成面,打造群眾身邊的“15分鐘志愿服務圈”,構建“三級聯動、全域覆蓋”的文明實踐陣地鏈。
建隊伍,解難題
場所是陣地,活動是載體,群眾滿意是目的。
通過強化黨建引領,黃石市把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打造成社區居民家門口的多功能文化活動室,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凝聚群眾、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該市還把新時代文明實踐與文明創建、共同締造相結合。通過12345創文直通車專線、“同心共創·足印萬家”活動,收集群眾訴求3600多件,推動老舊小區改造,聚焦急難愁盼問題。2019年至2021年,該市改造老舊小區300多個、惠及居民15萬多戶,在解決群眾實際問題的過程中,讓群眾共享發展成果,提升群眾獲得感,實現群眾思想的轉變。
依托陣地,黃石市還開展“文明在哪里”全民健身廣場舞大賽,創新成立4支城區文明宣導隊、108支社區文明宣導隊、38支“小燕子”文明宣導隊,開展“學楷模、做好人、促創建”學習交流活動,凝聚起延綿不絕的正能量。
志愿服務,匯聚大愛
今年春節前,宜昌市夷陵區199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設置共享藥箱,組織開展“鄰里共享藥品,攜手共筑健康”活動。2月5日,正月十五當天,夷陵區招募823名志愿者參與“憧憬2023焰火鬧元宵”晚會服務;3月,舉行第60個學雷鋒紀念日暨學雷鋒志愿服務致敬禮等活動497場次。截至4月14日,夷陵區線上發布活動達321場次。
房縣青峰鎮組建“8+N”志愿服務支隊,吸納鄉賢、“五老”人員、產業能人、道德模范等主動參與、投入服務,鎮上注冊志愿者已達3900余人。當地還打破傳統的垂直型、行政化、單位式的志愿服務模式,以百姓需求為出發點,廣泛征集微心愿,群眾點單、所(站)派單、志愿者接單、群眾評單的“四單”模式運行良好,代繳費、安窗紗、修臺階、清雜物等620余件微心愿得到解決。(供稿:湖北省文明辦 湖北日報 記者王際凱 實習生 李夢雨)